第(2/3)页 “罢了。遗诏原本就是先人们为匡州留的后路,为的是保匡州平安。如今皇族表态至此,若是匡州半分不懂感恩,只怕这份遗诏,以后便成了催命符了……妙丫头,说说你的计划吧。关于匡州的祖业,你有什么看法?” 梁妙书将随身的一个小册子拿了出来。 “要想重新发展兵器冶炼,光凭匡州一地之力,目前很难在最短的时间之内,恢复到全盛时期。换句话说,端朝在复兴,匡州也需要时间来复兴。端朝之内的铁矿的确不富余,朝廷若是想让匡州重新焕发生机,就必须给予一定的支持。” 方印翻看着梁妙书递上来的小册子,只是寥寥几页,就已经完全颠覆了他对祖业的认知。 “你想让朝廷在银子和资源上给予支持?不行,这绝对不可能!简直就是天方夜谭。” 在方印的印象中,先人们发展祖业,大都是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和能力来发展。从小他听到家里讨论最多的话题,无非就是银子从哪里来?铁矿从哪里来?技术问题怎么解决?以后如果朝廷不再用我们铸造兵器了,匡州的出路又在哪里…… 在他的潜意识中,银子也好,矿产也好,都是需要自己解决的问题。朝廷需要地方发展,必要的时候成为朝廷的兵器,他们需要的,绝对不是只会给他们制造困难的地方。 但梁妙书显然不这么想。 “要想马儿跑,先给马儿先吃饱。这个道理,随便出去问一个路人都明白的道理,难道朝廷会不清楚?皇帝不是先帝,他想要的,他所求的,是整个端朝的发展。一个偌大的朝廷发展,尚且需要无数的资源和人才,更何况匡州一个这么小的地方,难道就没有难题了?” “说得好。”万俟谦欣慰地看着梁妙书。 “妙丫头说得对,皇帝不是先帝,匡州未来的发展,也绝对不会再效仿以前的路子。匡州在之前的发展上面,走了太多的弯路,吃了太多的苦。老皇帝之所以一直隐藏着匡州,先帝之所以一心打下匡州,为的是什么?不光是因为匡州掌握着端朝的兵器制造,更重要的是,他们觉得,匡州完全可以凭借一己之力,就发展得很好。” “一个小小的地方发展,居然可以不依靠外力。这让朝廷焉能不心惊?” 这些话仿佛一道闪电,直接劈开了方印多年不解的疑惑。他似乎明白了,为什么先祖遗训,不得展露自己的炼铁技术;不得在毫无依靠的情况,跟皇族再次达成合作…… 那时候他总是不解:先祖们既然在皇族的身上吃了那么大的亏,为什么临了只说要给自己找个依靠,而非永远拒绝与皇族合作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