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在他们看来,兵器是将士们在战场上保卫自己的最后一道防线,因此兵器的任何一道工序,任何一个技术关口,都不容易忽视。匡州有着几代人上百年的技术经验,且经过了时间的检验,是最有资格锻造兵器的。 但是峡关,仅仅是有着丰富地铁矿,掌握了打铁的技术,这技术还是从匡州来的……无论如何,都不该夺了人家吃饭的手艺。 因而,蓝若泽和梁妙书收到方印第二封信的时候,就已经正式向他提出来,拟让峡关与匡州签订永久的合作协议——由峡关出铁矿石,供应到匡州。 平州府衙。 蓝若泽身着常服,正坐在一张宽大的桌前,随笔写着什么。他时而眉头紧锁,时而停笔思考,似乎被什么疑难的问题缠住了。 “蓝大人,这是怎么了?”梁妙书抱着一摞书进了府衙大堂,看到蓝若泽愁眉不展,笑道: “到底是什么事情?居然还能难到你?” 蓝若泽长叹一口气。 “我们跟匡州的永久协议,签订了固然很好。只是……” 梁妙书注意到蓝若泽满脸如鲠在喉的表情,便知道他是真的遇到了难题,而且这难题,还跟自己有关。 “大人有什么事情,但说无妨。” 蓝若泽想了想,终于还是开口道:“我们大兴商贾之术,是为了复苏端朝的经济。银子只要真正流通起来,才能让百姓们越来越富有。只是……我们跟匡州的生意,似乎有些奇怪。” “古语有云:来而不往非礼也。这……我们是为匡州提供铁矿石了。但是……匡州铸造的铁器,其实峡关自己也能够打造,且技艺差不多。这是不是有些……” 梁妙书了然。 “蓝大人是觉得,这桩生意,我们亏了,是不是?” 蓝若泽没有回答,但显然是这么想的。 这件事情,他想了许久,若不是今天恰巧被梁妙书问出来,也许他压根就不会说。 这一路从澜元镇走过来,梁妙书做的事情已经足够多了。即便有一两件事情没有办好,那也是正常的,毕竟就算是圣人,也曾经有过做错事情的时候,更别说梁妙书如今还只是一个未满二十岁的小姑娘。 她能有如今的成就,已经十分了不起了。更何况,现在平州的知府是他,促成生意这件事情,他也有考虑不周的地方。 算了。 反正方印也不是外人,即便这笔生意不能达到预想中的效果,但以方印的为人,也绝对不会让平州吃亏。 这样想着,蓝若泽的心里多少安慰了一些。 “算了,也没什么,此事就这样继续吧。你这是……诶?这些都是什么?” 蓝若泽这才注意到梁妙书搬过来的一摞书。 第(2/3)页